學籍號是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文件“京教基[2000]062號”的要求編排,目前CMIS系統和學生卡系統用學籍號唯一標識一名學生。
學籍號長度:16位。
學籍號字符:0至9數字。
學籍號發布時間:2000年,見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文件:關于印發建立北京市中小學管理信息系統和電子學籍IC卡管理系統實施辦法的通知,文件號:京教基[2000]062號。
*學籍號:
學籍號的確定:
學籍號由16位構成,其中各位的意義為:
省市位(2位) 區縣(2位) 學校類別(1位) 學校(3位) 學生類別(1位) 屆別(2位) 班(2位) 學生號(2位) 校驗位(1位)。
教委定義省市位和校驗位。
*省市位(2位):北京市為:01
*區縣編號(2位): 注:由于今年北京撤縣改區,區縣代碼隨之改變
*學校類別(1位): 0=小學; 1=初中; 2=小學、初中并存學校(九年一貫制); 3=小學、初中、高中并存學校; 4=完中; 5=普高; 6=職高; 7=職普高并存學校。
*學校(3位):編碼由各區縣編制定義。注:這三位是學校編碼的最后三位,即學校自編代碼。
*學生類別(1位): 0=小學生; 1=初中生; 2=普高學生; 3=職高學生。
*屆別(2位): 按入學年度后兩位加學年制年度計算,為學生應畢業年度的后兩位。
*班(2位),學號(2位): 編碼由各學校編制。
高中畢業證上的學籍號是教育局統一編制的,第一位表示畢業屆數,第二、三位表示地、州、市代碼,第四位表示各縣、特區、區代碼,第五、六位為學校代碼,最后四位為學生序號。
高中學號是入學的時候,學校給你分配的號碼,具體是按照各學校自己的規則設定的,畢業證號是拿到畢業證書的號碼,這個和學校所在的地區和你的學校等級都有關系,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管理。
學籍號是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文件“京教基[2000]062號”的要求編排,CMIS系統和學生卡系統用學籍號唯一標識一名學生。2013年9月開學,首部全國性《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》將正式實施,我國2億多中小學生將獲得唯一的學籍號,實行“籍隨人走、終身不變”。 學籍號長度:16位。學籍號字符:0至9數字。
學籍號的確定:
學籍號由16位構成,其中各位的意義為:
省市位(2位) 區縣(2位) 學校類別(1位) 學校(3位) 學生類別(1位) 屆別(2位) 班(2位) 學生號(2位) 校驗位(1位)。
教委定義省市位和校驗位。
*省市位(2位):北京市為:01
*區縣編號(2位): 注:由于北京撤縣改區,區縣代碼隨之改變
*學校類別(1位):0=小學; 1=初中; 2=小學、初中并存學校(九年一貫制); 3=小學、初中、高中并存學校; 4=完中; 5=普高; 6=職高; 7=職普高并存學校。
*學校(3位):編碼由各區縣編制定義。注:這三位是學校編碼的最后三位,即學校自編代碼。
*學生類別(1位):0=小學生,1=初中生,2=普高學生,3=職高學生,4=小學生(借讀生),5=初中生(借讀生),6=高中生(借讀生),7=小學生(按北京市戶口對待借讀生),8=初中生(按北京市戶口對待借讀生),9=高中生(按北京市戶口對待借讀生)。
*屆別(2位):按入學年度后兩位加學年制年度計算,為學生應畢業年度的后兩位。
*班(2位)、學號(2位): 編碼由各學校編制。
每個階段畢業后,都會在新學校重新辦理
參考資料
學信網:/